大學,作為教育體制的最後一哩路,理論上該培養的是高等研究的專才,但曾幾何時,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大家指著他們罵「教出來的學生企業不能用」、「碩士生的論文連中文都寫不好」、「12年國教大學不改沒有用」、「學閥掌握大量資源」、「教的東西都過時了」…
3月,自由時報一篇文章《系統性拒絕年輕教師 台灣的大學沒有未來》引起了一些討論。我也順道把這一年來的觀察寫下,作為這一年的總結。 先有智慧才談機械
前幾天突然接觸到一個題目:「智慧機械創新產業」。我的專長不是「製造」,相反的,我可以從沒有框架的觀點以一個「設計腦」和這幾年跟享實做樂社群朋友接觸的側面觀察,來聊一聊我看到的機械產業。 智慧機械,是先智慧還是先機械? 自從蔡政府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中台灣本被定調為「智慧機械創新產業」的發展區域,原因不外是「活用台灣中部精密機械產業群聚,長期累積的高品質製造以及產學合作研發能量」。 擬定政策的過程,我能夠想像他們討論的脈絡一定是「台中的SWOT分析,優勢是OOXX,劣勢是XXOO」所以我們「把 OOXX+XXOO,就可以變成OGC (咦?)」。很明顯的,目前智慧機械的討論,就是建立在「精密機械+」的邏輯上討論的:「把中台灣的精密機械加上智慧,就變成智慧機械了!」 但問題是,如果人間所有的事物發展都是 1+1=2,當年喊兩兆雙星、產業轉型早就順利完成了。這個世界,1+1 向來不是等於2,如果 SWOT 分析是萬靈丹,那也沒有「成功率呈現常態分配而且只有2%」這件事了。 這不是廢文大賽。
我想大家約略可以猜出能治百病的是什麼了吧?良好的生活習慣。比方說正常作息、吃清淡、多運動、少醣少脂多蔬果…諸如此類的。這不是藥,但是大家都知道違反了一些基本的邏輯,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那些浮現出來的問題,不是問題本身,真正的問題是那個「違反了一些基本的邏輯」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系統性問題」。這也可能是失戀的原因。 舉例來說,長時間吃高醣高脂的食物,身體很快就發胖、心肺機能降低、產生各種不適、因為過重骨骼肌肉會出問題、會血脂、血管硬化。後面的現象就是百病,但針對百病投藥,並不會真正解決問題。真正解決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長時間吃高醣高脂的食物?」可能是失戀了,為什麼失戀的後果這麼嚴重?可能是因為他長期自卑,而這也可能是失戀的原因。 台灣也百病纏身不是嗎? 我們低薪、產業無法轉型、社會保守、房價高、失敗主義彌漫、少子化、高齡化、人口外移、世代問題、貧富不均、大部份的資源集中在少數人、稅賦失衡、城鄉差距……太多了,寫不完。大家有沒有想過,百病的根,可能很簡單? 台灣,很少人認真看自己。 好一段時間,大部份台灣人只看美國做什麼、後來只看中國做什麼,但是很少人專注看著自己,想想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為何而戰?我們在保護什麼?我們要什麼? 我常在想,這是不是台灣百病的根源?如果是,又該怎麼做?
實做 / Do,是非常務實地用手完成某個東西;數位 / Digital,是只存在於儲存空間裡的 0 與 1;數位時代,是任何的資訊,都以 0 與 1 的型式,在看得到的線路、看不到的電磁波中傳輸,並且把資訊呈現在你眼前,用文字、照片、影片的型式,讓你接收到這個資訊的意義(concept) 的時代。
數位時代有個特徵,是資訊的再製與再傳播。當你從網路上下載了可再重製與改良的資訊,包括文字、照片、影片,你可以重組成新的內容、或是消化過資訊,生產新的的文章、編輯成新的照片、影片,然後再一次散播出去。 但現在是個,資訊可以被摸到的時代,可以「下載東西(download things)的時代」。再加上資訊可以被再製再散播的特性,於是,你除了下載東西、你還可以重製東西、並且再把這個東西散播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