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實做樂
  • 首頁
  • 關於有你好棒
  • 創作工場
  • 共同工作室
  • 活動
  • 專案
  • 觀點
    • 謝昆霖的新創業運動
    • 享實做樂的雜談
  • 關於我們

12/1/2015

失敗老師:做而思辨,自學之

評論

Read Now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是DIY運動的進化。作為一個由商業活動中吹出來的風潮,在2013年間吹進台灣,因為2014年選舉而快速延伸到公部門政策裡。但,自造(Make),跟DIY有什麼不同,而它跟教育又有什麼關聯?
图片
在四天三夜的超級駭客松,同學必需快速把自己的想法做出來,不論成功或失敗。
事實上,Maker Movement 源起自 2005 前後。它跟DIY最大的差別,是明確地跟「網路」「分享」「學習」結合。很多的知識與技術,可以開始在網路上完整學習,並且下載出足多的指引、或檔案,透過小型的數位加工設備(3DP, CNC, LaserCutter),就算相隔地球兩端、彼此不認識也可以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


Maker Movement 的本質是:Make, Learn, Share。

一個人在「做」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開始思考解決,最後自學。透過這種方式產生自學動機,是現在教育做不到的。這是我當初參與 Maker Union ,在第一次的會議後,就動手寫下我心中的 Maker Unoin 的原因。



當時我在想:為什麼人們在學習自己喜愛的東西時,可以如此地有效率、成績如何耀眼、可以不斷延伸學習的領域,最後獲得成就。


從結果論看,學生們在最後四天三夜後做出來的作品,坦白說,表面上是失敗的;但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我們觀看學生的狀態,是成功的。他們四天三夜過去,自己親手證明自己的粗淺想法要落實,是一件多遠的事。時間不夠、經費不夠的預設條件,非常有效率地讓他們自己理解要控制「水與植物」,非常的困難。

真的老師、最有價值的教案,是「失敗」

在過去,這種實做型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由老師決定、老師帶頭。或許學生們會覺得過程中收獲許多,但是他們一樣沒辦法觸碰到最核心、最有價值的部份:失敗。


傳統的教學場域裡,老師必需先設想、試做一個成功的典範。但是 Maker Movement 裡,學習是自已來,學習是來自於失敗、來自於自己的不滿足。剝奪學生體驗失貶、自己不滿足的機會,造就了老師的大哉問:『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東西,學生不學?』


很簡單,因為老師為了備課、經歷過失敗,老師的人生經驗曾經體驗過「那個很重要」的失誤,或是「原來學這個這麼有用」的體驗。而學生沒有,學生只是「被告知那很重要」,然後用考試與分數,然後用考不好向他證明這個很重要。


他們總是忘了,當學校教三角函數、微積分的時候,在台下的學生(我當時也是)總是覺得,沒有三角函數、微積分生活還是照過,真要說成就,一堆書唸不好的人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把台上老師教的東西學好,並不是生活必需。只是考試必需、評鑑必需。
那如果,放手讓學生們試著解決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頭呢?


有的人愛修車、於是他們漸漸會學到機構設計、製圖、材料原理、力學、氣體動力學、焊接;有的人愛種田,於是他們會漸漸學到生物學、植物學、昆蟲學、植物病學、研究方法、田調;有的人愛觀星,於是他們學會自製望遠鏡、學光學、學會各種光學現象、研究理論物理…


人們開始思考,是因為看到問題、實做以後思辨、研究、自學,這是飛機被造出來的方法、這是鎢絲燈泡被造出來的方法,然後飛機、燈泡的各種理論被寫成書而成為教材。人們應該順著知識生產的邏輯學習,而不是倒過來學習。

一場鼓勵動手作,鼓勵失敗的實驗

這次的工作營,有的組別的原型缺乏計畫、沒有知識的積累,所以換個場地就完全不能運作;大部份人不認識「水」、輕忽水的不可控制,所以只有兩組的「水」可以運作。但有做「糧」的人,完全沒有種過水耕植物的經驗。他們失敗,但是卻真實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老師用分數告訴他們。


這個失敗,會在他們的心中埋下無數的小小的種子。未來他們肯定會正式面對這些小小的失敗,找到更多的資料、並且再試著動手做。這是 Maker Education 真正的價值,希望終有一天,我們的教育可以真正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他們試著做自己喜歡的、有廣泛的興趣,有動手的習慣、不怕失敗的勇氣、持續思辨的大腦、自主學習的能力。

Share

評論
Details
    图片

    謝昆霖

    1979生,1998 畢業於師大附中、2004 畢業於東海建築。同年成立【禾方設計】,創立了「企畫式設計」的操作概念,專長是空間設計與施工,室內、建築均有作品。2007 年成立【禾方文創】,確定了跨域的發展方向。

    2013,成立【享實做樂】,是中部知名的複合型實做社群。2016,擔任東海大學【達文西計畫】執行長,致力於學習創新。2017,成立【有你好棒】,協助大學規劃跨領域創新課程。

    Archives

    八月 2018
    七月 2017
    四月 2017
    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6
    七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五月 2015

    Categories

    全部
    Ageing
    AI
    Automation
    Education
    Long Term Care
    Maker
    Open Source
    Philosophy
    Startup
    人工智慧
    創業
    哲學
    教育
    機械
    水資源
    產業
    產業
    能源
    自動化
    長期照護
    長照
    高齡

    RSS 訂閱

實做情報|information
開放時間 / Open TIme|(尚未公開)
地址 /  Address|40764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161-4號 2F / 2F., No.161-4, Sec. 3, Xitun Rd., Xitun Dist., Taichung City 407, Taiwan (R.O.C.)​
電話 / Tel|(+886)4-24615505
傳真 / Fax|(+886)4-24616910
E-mail|goodwork@hfcc.com.tw
  • 首頁
  • 關於有你好棒
  • 創作工場
  • 共同工作室
  • 活動
  • 專案
  • 觀點
    • 謝昆霖的新創業運動
    • 享實做樂的雜談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