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實做樂
  • 首頁
  • 關於有你好棒
  • 創作工場
  • 共同工作室
  • 活動
  • 專案
  • 觀點
    • 謝昆霖的新創業運動
    • 享實做樂的雜談
  • 關於我們

8/1/2018

當自動化取代勞力和腦力,你該學什麼?怎麼學?

評論

Read Now
 

可以打電話預約理髮和餐廳的 AI

Google I/O 大會上,一個示範讓大家驚呼。畫面中,是2016發表的 Google Assistant ,滿兩歲後,你已經可以在手機上請它撥個電話幫你預約理髮,而理髮店的員工完全感覺不到她正在跟一個機器講話。
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 I/O 2018;點 上方圖片 即可聽到機器與人對話。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7/12/2017

台灣的大學們,發生什麼問題?

評論

Read Now
 
大學,作為教育體制的最後一哩路,理論上該培養的是高等研究的專才,但曾幾何時,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大家指著他們罵「教出來的學生企業不能用」、「碩士生的論文連中文都寫不好」、「12年國教大學不改沒有用」、「學閥掌握大量資源」、「教的東西都過時了」…

3月,自由時報一篇文章《
系統性拒絕年輕教師 台灣的大學沒有未來》引起了一些討論。我也順道把這一年來的觀察寫下,作為這一年的總結。
Picture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4/24/2017

2025未來議題 的指南 / 2025 Future Issues Guide

評論

Read Now
 
Picture
從現在到2025,只有8年。8年,很長嗎?給你幾個資料。
Facebook 創立於 2004;2012年上市,當時有8.45億個用戶
iPhone 發表於 2007年;2011年時,全世界超過70%的手機都是用滑的
Youtube 在 2005年成立;2012年,Google在Youtube上一年賺24億美金
Instagram 創立於 2010年;2016年,已經突破 5億個用戶,比FB快

改變世界不需要10年,現在你還覺得2025很遠嗎?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2/13/2017

胚胎演化先長頭,智慧生產也該是

評論

Read Now
 
先有智慧才談機械
前幾天突然接觸到一個題目:「智慧機械創新產業」。我的專長不是「製造」,相反的,我可以從沒有框架的觀點以一個「設計腦」和這幾年跟享實做樂社群朋友接觸的側面觀察,來聊一聊我看到的機械產業。


​智慧機械,是先智慧還是先機械?

自從蔡政府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中台灣本被定調為「智慧機械創新產業」的發展區域,原因不外是「活用台灣中部精密機械產業群聚,長期累積的高品質製造以及產學合作研發能量」。

擬定政策的過程,我能夠想像他們討論的脈絡一定是「台中的SWOT分析,優勢是OOXX,劣勢是XXOO」所以我們「把 OOXX+XXOO,就可以變成OGC (咦?)」。很明顯的,目前智慧機械的討論,就是建立在「精密機械+」的邏輯上討論的:「把中台灣的精密機械加上智慧,就變成智慧機械了!」

但問題是,如果人間所有的事物發展都是 1+1=2,當年喊兩兆雙星、產業轉型早就順利完成了。這個世界,1+1 向來不是等於2,如果 SWOT 分析是萬靈丹,那也沒有「成功率呈現常態分配而且只有2%」這件事了。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11/4/2016

如果有一帖藥能治百病,那一定是一帖什麼病都不治的藥

評論

Read Now
 
這不是廢文大賽。

我想大家約略可以猜出能治百病的是什麼了吧?良好的生活習慣。比方說正常作息、吃清淡、多運動、少醣少脂多蔬果…諸如此類的。這不是藥,但是大家都知道違反了一些基本的邏輯,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那些浮現出來的問題,不是問題本身,真正的問題是那個「違反了一些基本的邏輯」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系統性問題」。這也可能是失戀的原因。

舉例來說,長時間吃高醣高脂的食物,身體很快就發胖、心肺機能降低、產生各種不適、因為過重骨骼肌肉會出問題、會血脂、血管硬化。後面的現象就是百病,但針對百病投藥,並不會真正解決問題。真正解決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長時間吃高醣高脂的食物?」可能是失戀了,為什麼失戀的後果這麼嚴重?可能是因為他長期自卑,而這也可能是失戀的原因。

台灣也百病纏身不是嗎?
我們低薪、產業無法轉型、社會保守、房價高、失敗主義彌漫、少子化、高齡化、人口外移、世代問題、貧富不均、大部份的資源集中在少數人、稅賦失衡、城鄉差距……太多了,寫不完。大家有沒有想過,百病的根,可能很簡單?

台灣,很少人認真看自己。
好一段時間,大部份台灣人只看美國做什麼、後來只看中國做什麼,但是很少人專注看著自己,想想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為何而戰?我們在保護什麼?我們要什麼?

我常在想,這是不是台灣百病的根源?如果是,又該怎麼做?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7/27/2016

不知道要創什麼業?你要先想像未來10年的世界。

評論

Read Now
 
每次受邀在學校進行激情的演講後,常常會有熱血的年輕人跑來問我:「老師,我很想做點什麼,但我不知道做什麼好。」令人難過,我們的教育系統總是不鼓勵年輕人聽自己心裡的聲音,總是不鼓勵他們做自己覺得該做的事。事實上,台灣的社會,不論是父母、師長、大人們,總是以愛之名,要他們先忘記自己…

「你要先唸書,考上 _____ 再說」,「你要先學會 ____,才能做 ____」。

年輕人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然後,我們就得到了一批又一批出了社會才開始迷惘的年輕人,當年的我也是。承認吧,每個人都要迷惘幾次之後,才慢慢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早一點開始迷惘、開始探索不是很好嗎?
Picture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1/1/2016

每一秒都是新的你。

評論

Read Now
 
每次到新的一年,大概就會有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會寫錯年份。把2015錯寫成2014,把2014錯寫成2013...。
人生,也這樣子重覆了十多年。(當死大學生時沒那麼常需要寫年份)

如果我一出生就會寫年份,1979 寫到現在,這種寫錯年份的事也發生 36 次了。

問題是,年份寫錯了可以塗掉,或是backspace重打。因為 1979 到 2016 … ,所謂的年份都只是串「數字」。
年,真的是「新的」嗎?當然不是。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12/1/2015

失敗老師:做而思辨,自學之

評論

Read Now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是DIY運動的進化。作為一個由商業活動中吹出來的風潮,在2013年間吹進台灣,因為2014年選舉而快速延伸到公部門政策裡。但,自造(Make),跟DIY有什麼不同,而它跟教育又有什麼關聯?
图片
在四天三夜的超級駭客松,同學必需快速把自己的想法做出來,不論成功或失敗。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10/24/2015

數位時代下的實做

評論

Read Now
 
實做 / Do,是非常務實地用手完成某個東西;數位 / Digital,是只存在於儲存空間裡的 0 與 1;數位時代,是任何的資訊,都以 0 與 1 的型式,在看得到的線路、看不到的電磁波中傳輸,並且把資訊呈現在你眼前,用文字、照片、影片的型式,讓你接收到這個資訊的意義(concept) 的時代。

數位時代有個特徵,是資訊的再製與再傳播。當你從網路上下載了可再重製與改良的資訊,包括文字、照片、影片,你可以重組成新的內容、或是消化過資訊,生產新的的文章、編輯成新的照片、影片,然後再一次散播出去。

但現在是個,資訊可以被摸到的時代,可以「下載東西(download things)的時代」。再加上資訊可以被再製再散播的特性,於是,你除了下載東西、你還可以重製東西、並且再把這個東西散播出去。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9/30/2015

我覺得我不能當Maker…

評論

Read Now
 
我覺得我不能當MAKER… (他不斷地重覆這句話)
我沒辦法像那些人一樣,一直回應別人的問題,一直講一直講。
我的習慣就是做,只會做。
說這話的,是一個手藝很厲害的社群朋友。他隨便出手,我隨便幫忙推一下,就連續一年一直收到國內外的來函詢問。有的要買,有的邀請參展,有的要訪問…

然後,他說他不幹了。

深入瞭解

Share

評論
<<上一步
Details
    图片

    謝昆霖

    1979生,1998 畢業於師大附中、2004 畢業於東海建築。同年成立【禾方設計】,創立了「企畫式設計」的操作概念,專長是空間設計與施工,室內、建築均有作品。2007 年成立【禾方文創】,確定了跨域的發展方向。

    2013,成立【享實做樂】,是中部知名的複合型實做社群。2016,擔任東海大學【達文西計畫】執行長,致力於學習創新。2017,成立【有你好棒】,協助大學規劃跨領域創新課程。

    Archives

    八月 2018
    七月 2017
    四月 2017
    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6
    七月 2016
    一月 2016
    十二月 2015
    十月 2015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五月 2015

    Categories

    全部
    Ageing
    AI
    Automation
    Education
    Long Term Care
    Maker
    Open Source
    Philosophy
    Startup
    人工智慧
    創業
    哲學
    教育
    機械
    水資源
    產業
    產業
    能源
    自動化
    長期照護
    長照
    高齡

    RSS 訂閱

實做情報|information
開放時間 / Open TIme|(尚未公開)
地址 /  Address|40764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161-4號 2F / 2F., No.161-4, Sec. 3, Xitun Rd., Xitun Dist., Taichung City 407, Taiwan (R.O.C.)​
電話 / Tel|(+886)4-24615505
傳真 / Fax|(+886)4-24616910
E-mail|goodwork@hfcc.com.tw
  • 首頁
  • 關於有你好棒
  • 創作工場
  • 共同工作室
  • 活動
  • 專案
  • 觀點
    • 謝昆霖的新創業運動
    • 享實做樂的雜談
  • 關於我們